新展元美术馆 | 你看见的不是我看见的
“你看见的不是我看见的”邀请观众跳脱既定框架,重新审视“现实”的脆弱性与可塑性。参展艺术家以影像、装置、互动媒介,解构日常表面的稳定:熟悉的符号被错置,连贯的叙事被切断,感官经验在矛盾中重组。当习以为常的逻辑失效,我们被迫直面一个问题——“真实”是否只是多数人
“你看见的不是我看见的”邀请观众跳脱既定框架,重新审视“现实”的脆弱性与可塑性。参展艺术家以影像、装置、互动媒介,解构日常表面的稳定:熟悉的符号被错置,连贯的叙事被切断,感官经验在矛盾中重组。当习以为常的逻辑失效,我们被迫直面一个问题——“真实”是否只是多数人
近年来,国内城市美术馆建设热潮涌现,成都市美术馆(新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深圳美术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性质的公立城市美术馆先后开馆。如何在藏品、人才、经验等方面或多或少欠缺积累的情况下破局,是新晋城市美术馆普遍面临的挑战。本文以成都市美术馆为
2025 年 5 月 10 日下午 3 点,星河美术馆迎来了一场艺术界的盛事 ——“后器官时代艺术展” 盛大开幕。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艺术界精英、收藏家、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展览拉开帷幕,在艺术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它聚焦于 “后器官时代
5月17日,金鹰集团联合金鹰美术馆、南京传媒学院共同发起的“爱的编织”艺术共创计划于南京金鹰世界一楼正式启动。展览以“编织疗愈,让爱接力”为主题,通过互动艺术装置与公众共创体验,将手工编织转化为情感纽带,为都市生活注入温暖与联结。展览将持续至6月2日,期间将举
2025年5月16日,德清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第十一届美术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美术节以“孩子心中那抹绿”为主题,围绕“自然生态—人文融合—科技升华”主线,通过环境创设与艺术表达,将绿色生态理念与幼儿品德启蒙教育深度融合,带领全体师幼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态美学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博物馆浓缩历史精华,美术馆紧扣时代脉搏,二者都是中华文明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加强美术馆与博物馆合作,整合文
在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有一座承载着艺术梦想与文化使命的美术馆——常州大学徐培晨美术馆。这座栖于校园的艺术岛屿,既是墨色流淌的世外桃源,亦是美育薪火相传的精神原乡。
《东西汇梦:中意当代版画交流展》将于6月2日闭幕。展览集结两国各15位艺术家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近百件版画、综合材料及新媒体作品,以跨媒介叙事展现两大文明古国的当代创造力。回溯历史,16世纪《福音故事图集》木刻版画东传中国,17世纪《中国图说》铜版画西播欧
浙江美术馆应金飞馆长在“文化引擎——中央美术学院国际美术馆高峰论坛”中以“数字时代审美是第一生产力”为主题,分享了浙江美术馆在数字艺术展览和跨领域对话中的实践,并指出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呼吁打破教育功利化倾向,通过日常审美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演讲揭示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前,数字信息技术正加速演进并深度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驱动着社会形态发生系统性变革。在这一新浪潮中,美术馆面临着与博物馆相同的挑战——如何在与时代共振中探索未来之路?
随着参观者对公共艺术机构功能需求的改变,艺术馆的功能性被重新评估。艺术馆日益成为一个与观众平等的、开放的、自由的空间。然而,私有美术馆资金风险与公立机构财政依赖并存,美术馆职能从单向教育转向公共服务综合体,更要求它构建本土化运营机制以应对公众文化需求及全球化的
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末,作为博物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馆精彩不断。深圳的多家美术馆纷纷推出展览、导览、音乐会、工作坊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开启一场艺术之旅,用艺术激活想象力拥抱日新月异的未来。
为庆祝“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月起,文化和旅游部在全球多个国家举办“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多地联动传播。
孙宽,中国美协会员,正高二级,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会员,艺术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学习。现为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系列活动及川渝主会场活动盛大举行,成都市美术馆大放异彩,共斩获五个奖项,成为西南地区今年获得省级文博大奖最多的美术馆。
当前沿的展现形式与古老的艺术相融合,用VR艺术、AI生成、沉浸式剧场等一系列科技手段打造出“美术馆+”的跨界体验,有着传统底蕴的美术场馆在新时代会迸发出怎样青春与古韵并存的艺术火花?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盐城市美术馆以第四届2025“我爱盐”青春艺术
当前沿的展现形式与古老的艺术相融合,用VR艺术、AI生成、沉浸式剧场等一系列科技手段打造“美术馆 +”的跨界体验,有着传统底蕴的美术场馆在新时代会迸发出怎样青春与古韵并存的艺术火花?在第 48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盐城市美术馆以第四届2025“我爱盐”青春艺
外滩美术馆位于一栋1933年建成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历史保护建筑中,最初为亚洲文会所用,后由戴维 · 奇普菲尔德建筑师事务所进行修复和改造。
5月15日下午,由译林出版社主办的《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下文简称《文化的故事》)新书分享会在北京时代美术馆顺利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水木学者”博士后何彦霄,与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讲师杨明晨,带来两场富有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当前,数字信息技术正加速演进并深度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驱动着社会形态发生系统性变革。在这一新浪潮中,美术馆面临着与博物馆相同的挑战——如何在与时代共振中探索未来之路?